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健康 » 正文

新时代 新模式 新发展  

03-19 10:06
核心提示:——河南成立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巩跃生教授当选主任委员  记者 李新民 通讯员 梁志平 宋聚才 白炎军  2021年05月22日-23日,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首届中原肛肠学术大会暨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科协同创新

——河南成立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巩跃生教授当选主任委员

  记者 李新民  通讯员 梁志平 宋聚才 白炎军

  2021年05月22日-23日,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首届中原肛肠学术大会暨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河南饭店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来自全省各地近500名肛肠专家及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处长姬淅伟、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王端权、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办公室主任胡超群、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书记、院长巩跃生教授参加会议。我院作为共同体挂靠单位,协办此次活动。

  

     大会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指导,探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以学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西医结合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做好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

  

     该共同体是以国家区域中医肛肠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着手,结合顶层设计、技术研发、产品研发、课题设计、专家服务、试点实施搭建的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发扬新三牛精神,与共同体委员共同协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

  在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正式成立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同体是由我们河南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团体。共同体将以规范肛肠病诊疗为载体,以提升肛肠疾病防治水平为目标,以坚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协同创新”为原则,整合全省肛肠学科优势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优势互补,探索和建立适合肛肠疾病诊疗的创新合作服务模式,增强肛肠疾病的医疗及医药产业技术链在社会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医、产、学、研资源互补与学科共同发展之目的。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体系共商、共建交流与合作平台机制,共享防病治病成果,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是,探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建立以学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医产学研结合的医药创新机制,成为河南肛肠学科医产学研结合的纽带和载体,搭建诊疗协作网络及创新研究平台。

  

  本次大会确定了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成员名单,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并为首届共同体委员专家等颁发聘书。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书记、院长巩跃生教授当选河南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主任委员,魏淑娥副院长当选首席顾问,张威副院长当选为执行副主任委员。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书记、院长巩跃生教授作为共同主任委员致辞并表示,对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对我院的信任,将共同体挂靠于我院表示感谢。并对各位委员、各位兄弟单位对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成立河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是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习总书记提出的“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落到实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产学研用一体化,整合河南省内中医药的医、教、研、产、用资源,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体系共商、共建交流与合作平台机制,共享防病治病成果,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使传统中医药(肛肠事业)发扬光大,为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与会专家和代表们围绕肛肠病领域的原创理论、国基金申报策略、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肛肠队伍,共商、共话、共交流,共同构建好共同体等医、产、学、研关键问题展开了积极地交流与研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将坚持与全省肛肠同仁同舟共济,携手并肩,团结合作,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协同创新,共商共建共享,齐心协力做好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助推新时代河南肛肠事业做大做强。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最新资讯

中华出版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管,健康编辑部主办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181,国内统一刊号CN10-1152/D 京ICP备20027670号-2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人员查询 |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健康网(c)2009-2020 健康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