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产业 » 正文

宋英海与穿越两千年的彩绘陶塑

05-20 09:19
核心提示:记者李新民 林娜通讯员焦斐斐 高晓云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

 记者   李新民  林娜   通讯员   焦斐斐 高晓云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

      活泼可爱的小狗,  惟妙惟肖的牛、马,生动灵性的灰陶雁,神态各异的文官俑、武士俑、歌舞杂技俑......两千年前,它们诞生在菏泽这片黄土之上;历经历史的烟云,它们在这里重见天日。如今,这些彩陶精灵构成穿越千年的时空走廊,在水邑皇家大酒店的展厅里展出,让每个亲临者都能感受史前时代的精神大餐。

   “没想到菏泽的民间博物收藏的两汉彩绘陶塑种类竟如此齐全!”在今年的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上,来自中国陶瓷研究会的专家感叹这些收藏太不可思议了。收藏这些菏泽本土的汉代彩绘陶塑的是菏泽秦汉博物馆馆长宋英海,这些都是他25年来精心收藏的宝贝。19日,记者在水邑皇家大酒店的展厅,听他讲述这些来自2000年前彩绘陶塑的故事。

  

                                                  偶然机会,结缘汉陶

  1988年,宋英海去北京进修裱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几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老先生。闲谈之间,他得知定陶县及周边有非常好的汉代彩绘陶。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陶器”。后在国家博物馆看到了一些陶器的实物,才得知陶器是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

    看了造型各异、神态丰富的陶器后,宋英海对此非常感兴趣。回到菏泽后,他就开始了寻“陶”之路。先后在定陶、成武、开封、曲阜、济宁、北京等地收藏了许多彩绘陶塑。但宋英海并不确定这些“陶器”是否是出自两汉时期,他就把它们拍成照片,寄到北京,请北京的文物专家鉴定。同时,他翻阅和搜集了大量有关两汉时期彩绘陶塑的资料,逐渐对这些数千年前的文物有所了解,并对其上了“瘾”。

                    它们穿越千年,历史厚重、价值非凡

  据宋英海介绍,两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色彩富丽绚烂。汉随秦制,在许多方面都继承了秦朝的传统,汉文化同秦文化相比,更多的是自信、自强,灰陶和红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汉代的彩绘陶塑使用矿物质材料,丰富而精细,使陶器历千年而不腐败。

  为何定陶会出土上好的汉代彩绘陶塑?西汉王朝建立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封魏相国建城彭越为梁王,定都于定陶。梁国地处黄河下游,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而定陶正是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0年前的定陶曾一度成为中原的大都会,因此,很多专家认为这里出土的陶器人俑代表了当时较高的水平。

  而产自鲁西南地域的汉代陶塑简朴豪放,精细形象,显示出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蓬勃旺盛的生机,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匹汉陶马,昂首挺胸,双耳竖立,目光前视,鼻翼翕张,前肢柱立,后腿略弓,身躯膘肥健壮。”宋英海说,其造型敦实具有质朴的汉像风格。“这只陶狗,昂首挺立,尾部翘起,两耳伏后,筋肉紧张,尾部斜伸,从造型上给人以力的感受,呈现出欲叫状,非常形象。”

  这些汉代彩绘陶塑不仅体现了2000年制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汉陶猪圈反应了当时从狩猎到圈养的过程,骑马杂技陶俑则反应出当时人们文化娱乐生活。”        

  高70厘米,直径60厘米的茧形壶是宋英海收藏的彩绘陶塑中个头最大的“宝贝”。茧形壶是一种古代日常使用的实用陶器。因器形似蚕茧,又若鸭蛋而得名。其器身光素,椭圆形的壶腹纵向刻划弦纹,为轮制陶器。茧形壶在当时既为贮酒的容器,又可在战争中埋入地下,用以倾听远方敌军骑兵马蹄声。可谓一物两用。

                 把汉陶留在菏泽,继承和弘扬两汉历史文化

  宋英海说,由于空间有限,展厅内的陶塑只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因为陶塑对湿度和温度有很高的要求,维护和保存这些陶塑也花费了他不少功夫。他用热缩膜把彩陶包装起来,还要定期用多台加湿器对这些彩陶加湿。

  2000年夏,在杭州举行的世界陶俑收藏精品展交流会上,来自大英汉陶博物馆的专家看到宋英海收藏的陶俑照片后,专程以高价收藏,但宋英海毅然拒绝了。近年来,收藏界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宋英海的汉代彩绘陶,不乏外地业内人士想以高回报收藏他的“宝贝”,他依然坚定回绝。

   “这是数千年前,菏泽的老祖先留下的财富,今天仍要留在鲁西南这片土地上。”宋英海说,彩绘陶俑越来越少,8年来,他没有收藏到一件汉代的彩绘陶俑。他说,都说菏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两汉时期的彩绘陶塑签证了2000年前的那段生活。他打算规划一个更大的展厅,做汉陶彩绘雕塑的守护者,也希望政府关注古陶器文化。让更多来菏泽的中外人士都能欣赏到2000年前这片土地的那些文化和故事。

  菏泽市英海古陶博物馆

  【馆 长】 

  馆长:宋英海

  【属 性】 

  属性(性质):私人博物馆、古陶器专题收藏博物馆

  【馆舍建筑】 

  建筑面积:360㎡,展厅面积:300㎡。建筑形制为现代建筑,坐北朝南,展厅为一、二楼。

  【开放时间】 

  每日9:00—17:00(除周一、二,节假日部分时间闭馆外全年开放、无须预约)

  【地 址】 

  地址(位置):菏泽市牡丹区临商路与220国道交汇

  英海古陶博物馆

  【历史沿革】 

  2006年4月,经菏泽市文广新局、菏泽市民政局批准,宋英海先生创办大德艺术馆(英海古陶博物馆)。最初,在水邑皇家酒店内一楼大厅南侧开办了100平米左右的微型展厅。后经多方征求意见, 2016年4月,迁至牡丹区临商路与220国道交汇处的菏泽市大德艺术馆(英海古陶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宋先生坚持古陶收藏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办古陶专题博物馆理想信念,历经千辛万苦,切实有效地收藏保护古代彩绘陶器500余件,以张守林为组长的文博专家组对菏泽市大德艺术馆办馆情况及藏品收藏,给予了高度认可与肯定。(未定级)

  【办馆理念】 

    以保护和弘扬中华古代文明遗产为宗旨,最大限度地发现并实现其价值,将陶类文物的收藏保护、鉴赏研究、宣教展览、信息传播、艺术创作于一体,以期建立古陶文明的权威收藏、鉴定、研究与传播体系为基本任务;以变个人秘藏之宝为社会共有之物,并最大意义上发现与实现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和尊严。是融科学、历史研究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古陶专题收藏博物馆。

  【组织体制】 

  博物馆组织体制为理事会下的馆长负责制,主要业务部门有办公室、财务室、工作室(修复室)、库房(保管部)、宣教部(展览部)、纪念品部等。博物馆管理体制为理事会制,共有5名理事,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并制定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审议工作完成情况和财务状况。

  【藏品管理】 

  对文物和藏品,本着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宣传教育的指导方针,对社会各界及海内外的相关文物,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赠。藏品来源主要为有偿购买途径获得。藏品特色为唐代以前的各历史时期的陶类文物,约500件,未定品级。

  文物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好文物藏品,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及《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内容条款,特制定本馆《文物藏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涉及文物藏品严格依据制度办理,并注重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积极建立健全文物藏品帐目,定期查看藏品,定期维护保养。每年年终时,保管部门对藏品总数进行一次认真的统计。

  【陈列展览】

  (一)《彩陶溯源》

  《彩陶溯源》展出距今约前5000-3000年,以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为主的黄河文明彩陶近20件,其中有许多保存至今仍惊绝完美的珍稀之品。

  (二)《汉砖大观》

  《汉砖大观》展览是第一个按年代、地域和功能划分的专题汉砖展览,展出从战国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品类的汉砖40件,其中多有珍稀孤品。

  (三)《古陶序列》

  《古陶序列》展出商周秦汉唐2000年间不同器型与品类的陶制文物280件,从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脉络,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华夏先民有关陶的创制、使用和审美。揭示了许多与秦汉文明相关的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四)《美术作品展》

  《美术作品展》是一个不断改变和展品随机变化,似是而非,充满先锋精神与另类色彩,并包涵行为艺术的成分在其中。

  【社会教育】

  本馆展品跨越新石器时代到唐代。为充分体现时代特点,更好服务社会及学校教育活动,本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发挥社会及学校教育功能。结合相关院校专业学生的要求,大德艺术馆_秦汉博物馆接纳来自社会各届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中小学生学习参观及高校学生实践实习。博物馆从展品陈列、知识讲解、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视野,了解文博相关知识,起到了校外教育培训的作用。

  本馆免费开放并积极参加菏泽市各类服务民生活动,该馆自2016年4月开馆以来活动累计受益人数30000余人次,近年来,我馆每年平均对外开放约300天。常规展览“彩陶溯源、汉砖大观、古陶序列、美术作品展等专题”共接待海内外收藏爱好者、书法家、篆刻家、陶艺家等团体及个人参观30000余人次。海外接待较多的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客人,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增强了各国客人对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崇敬,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对外交流合作和博物馆宣传教育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包括接受许多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免费参观,也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群体的关怀及对科技、历史及文化的重视,更加体现了我馆的公益性。参观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很好的发挥了弘扬文化,宣传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

  【科普基地】

  本馆以传播文化知识为理念,发挥科普基地的功能,采取开设讲座的方式,普及科技,历史知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着本馆的科普基地功能,服务周边社区、学校。近年来我们接待了菏泽地区部分中小学学校师生参观。我们根据他们教材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问答,并给予表现优异的孩子一定的奖品,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先后有定陶国学班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菏泽学院、泰山学院、山东大学、曲师大、社区等数千人到我馆参观,我馆工作人员认真地给他们提供讲解,讲解完毕后,对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奖问答活动,提高了学生探究古代文化的兴趣。

  【专题活动】

  (一)定期讲座

  方式为团体、团队预约时间,定期举办讲座。

  (二)动手参与

  动手参与制作拓片、书法、绘画等。

  (三)提问宣讲

  由本馆宣教人员以讲座、提问的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宣讲古陶发明在当时和当下的意义、作用,通过参观讲解使参观者了解古陶展品当时时代特征及艺术表现,深受中小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及好评。

  (四)专题宣传

  积极参加、响应各种宣传活动。近年来,我馆接受菏泽日报社专题采访【穿越两千年的彩绘陶塑】、菏泽市电视台【人物】、牡丹区电视台【汉陶守护者】等报刊杂志陆续到馆采访报道。

  (五)技术保护

  本馆特设陶器保护修复室,古旧书画保护修复工作室,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研究成果】

  学术论著【古陶保护探索】即将出版

  本馆自成立以来,本馆始终重视馆藏藏品的研究,通过历史、考古、美术、古文字、摄影等专业性人才的共同努力,经过坚持积累,本馆收集了大量的古陶相关研究资料,在建立古陶资料库上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非自然物质,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是人类最初的科技语言,也是人类共有的文明遗产。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手发明了陶,他们首先用陶贮存水和粮食,进而将陶使用在几乎全部生活领域。我们今天从饭碗、水杯、日常用品到绘画、雕塑、艺术诸般,乃至全部现代文明,追根溯源无一不与古代先民陶的发明息息相关。陶的艺术是融汇金木水火土全部要素的“五行之艺”,陶的发生发展历史构成一个异彩纷呈而延绵有序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陶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陶的领域,华夏先民曾经将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常常使后人叹为观止。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大河中,陶是一条承载文明的主线,是一张连接与编织文化诸端和颗粒的大网。这张大网触及到我们生活的全部空间和内容,这张大网与我们全部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陶的发生发展历史构成一个异彩纷呈而延绵有序的庞大文化遗产。直到今天,我们从未停止过陶的创造、使用和审美。如是,整体意义的陶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正有待我们全面整理和总结、发现和实现、弘扬和开发。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最新资讯

中华出版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管,健康编辑部主办

本网法律顾问 北京市京国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国华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181,国内统一刊号CN10-1152/D 京ICP备20027670号-2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人员查询 | 版权隐私 | 链接

版权所有 健康网(c)2009-2024 健康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