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顾问 » 正文

站立前沿去创新 科技攻关救病人

03-19 10:05
核心提示:一一郑州大学一附院姜正明教授团队经导管主动脉辩置术  记者李新民,林娜,通讯员高晓云,王蒙,包志均  日前,郑州大学附院心管病医院姜正明教授团队在董建增院长和陈魁主任的亲自督战下成功急诊为一84岁高龄合并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极度虚弱患

一一郑州大学一附院姜正明教授团队经导管主动脉辩置术

  记者李新民,林娜,通讯员高晓云,王蒙,包志均

  日前,郑州大学附院心管病医院姜正明教授团队在董建增院长和陈魁主任的亲自督战下成功急诊为一84岁高龄合并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极度虚弱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郑州大学一附院党委书记阚全程,院长刘章锁等院领导带领全院万余名医务人员,科技攻关,努力工,救死扶伤,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郑大一附院阚全程书记,刘章锁院长等领导班子一班人坚持科技兴院,人才立院,管理强院的为院宗旨,带领全院万余名职工,加班加点,奋力拼搏,不论是抗击新冠病毒,驰远湖北,抢险救灾,还是日常医疗工作,郑大一附院总是全力以赴,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走在全省,全国医疗卫生战线前列。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赞扬。

  

  据悉,该手术是利用高精度CT,扫描出患者的心脏结构、主动脉窦及损坏瓣膜的细节、全身主动脉的走行,利用3D打印软件分析等技术,在体外预先设计手术方案,选择人工瓣膜大小、形状及释放形式;然后在DSA及超声导引下,将人工瓣膜载入导管,经股动脉送入到损毁的主动脉瓣处,并高精度释放,替换损毁瓣膜;与传统的瓣膜置换术的最大不同是,介入瓣膜的瓣架是记忆金属制作,在低温下柔软,可压缩到数毫米粗的导管内,送到目标位置后,释放出导管,瓣膜自动撑开,卡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而传统的外科瓣膜置换的瓣膜瓣架为硬质,需要打开胸腔、心脏停跳、体外循环、切掉原来损毁的瓣膜,将人工瓣膜缝在原来的瓣膜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因创伤小、恢复快,病人耐受性特别好,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和体质差的患者。

  该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已经20多年,有40%-60%患者选择该技术。在我国该技术已使用10年,因该技术门槛高、患者知晓率低,普及率远低于国外;因TAVR需要复合手术室、心脏介入团队、心外科、麻醉、超声、影像及3D工程师、体外循环、技师、手术护理团队统一协同工作,而且对心脏介入团队的要求非常高,这些基本条件让绝大部分医院望而却步,只能在像郑大一附院这种综合实力超强的中心才能开展。

  择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预先行高精度CT检查、3D打印、软件分析后按计划实施手术;而郑大一附院昨日的那位患者84岁高龄,大量应用升压药物情况下,血压持续40/20mmHg左右,意识不清,极度虚弱,肾衰,已48小时无尿、肝功能不全、低氧血症,根本无条件进行CT等检查,只能根据床旁超声判断预期手术效果;一切需要团队在手术台上“见机行事”;郑大一附院瓣膜团队姜正明教授、付新教授、吴磊明教授用自己在该领域的丰富经验,快速判断患者有救治可能,胡彩娜医师在20分钟内集结该团队全部人员21人,并做好协调工作,团队训练有素,分工有序,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付国伟教授团队立即建立心脏支持(ECMO)、稳定循环、补液、吴磊明教授和邢军辉医师组织建立手术通道、张伟主任麻醉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迅速安全完成麻醉、陈熙医师进行食管超声测量,全部准备工作半小时内完成。姜正明教授主持团队工作,瓣膜置入20分钟内完成,瓣膜成功置入后,患者血压瞬间升至102/56mmHg,观察30分钟,生命体征平稳,转入监护室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现患者已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可床旁活动,再次验证了奇迹。

  TAVR手术在未来几年一定会给更多的老年瓣膜病患者带来福音,急诊TAVR需要更成熟的手术团队。心脏手术也将越来越微创化、团队化;郑大一附院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瓣膜团队一定会尽全力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患者,带领我省瓣膜微创领域走向全国领先。

  

  姜正明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预防与治疗分会冠心病学组 秘书

  组建河南省内首个完整的心脏瓣膜病治疗团队,开展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及科研任务;涵盖重症、急诊、外科极高危、高危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TAVI治疗,能独立开展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独立开展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综合诊治,如室速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及CRT-D等各种起搏治疗;熟练完成慢性闭塞性病变等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是国内少有的将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结构性疾病、起搏电生理、冠状动脉疾病、大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融会贯通的人才之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

最新资讯

中华出版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管,健康编辑部主办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181,国内统一刊号CN10-1152/D 京ICP备20027670号-2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人员查询 | 版权隐私

版权所有 健康网(c)2009-2020 健康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