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网讯(赵红 傅東):“全国碑拓文化巡回展“在京举行
“赓续千年文脉、传拓时代华章”全国碑拓文化巡展北京首展盛大开幕
“全国碑拓文化巡回展览”负责人、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动画促进会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忠信先生在前言里阐明了此次全国巡展的深远意义:“蓟壤苍苍,燕山泱泱,历史的长风拂过房山的石刻,也将从这里出发,带着中华碑拓文化的厚重,走向全国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开启一场与金石对话的全国文化旅程”。国家文化部门和各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
“全国碑拓文化巡展活动”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中国文联原党委书记、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向为巡回展览活动亲笔题书:“汉韵古风”。 本次首展活动由中国地名学会指导,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房山区文物局主办,中华动画工程促进会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承办,多家国家文化机构、团体及企业支持。开幕式现场,国家文化部门领导、文化学者、各界嘉宾与市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出席展览活动开幕仪式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中国地名学会会长王胜三;中华动画文化促进会会长郑绪涛;国际科学艺术交流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鹏凯;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魏广勋;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苏震宇;政协北京市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秘书长汤连成;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动画工程促进会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忠信;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梁义国;房山区原人大常委会副主席段维鹏;中国名胜文化图录编委会总编、房山区原史志办主任刘文江;中联部财务处原处长王军;中国全球采购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雪亮;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睦琳;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晓兵;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路璐、副主任宋守鹏;中国地名学会会长副会长赵红;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刘增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杨伟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总编孟庆功;中央党校调研部主任关小雷;北京民俗协会执行会长魏广川;北京石刻博物馆原馆长李仓钧;北京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副主任张兰;房山区十渡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管理处馆长郭伟;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李超;房山区青联委员、澎湃汽车园党支部书记杨瑞龙;中国名胜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组委会主任李柠、秘书长王贵琳、副主任王震;中华鹤文化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永怡;中国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郭凯、副主任王凤煜;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齐峰;北京市考古遗址博物馆岳新;密云区文物保护所所长田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杨琳琳;北京艺夫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昌;千年云居(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成子;另外还有很多北京市民和参观者。国家文化部门领导讲话
中国地名学会王胜三会长代表指导单位讲话 ……触摸历史,传承文脉。祝贺“铭刻文脉”北京房山区拓片文化展览—暨全国碑拓文化巡展北京首展成功举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碑拓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和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我们祖先的历史和创造力,同时又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史研究及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碑拓文化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历史、艺术、民俗等研究价值,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地名学会全力支持委员会文化赋能工作,我们期待本次展览对房山区的文化建设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要多做这些的展览,把房山区建成北京独特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完全可以形成碑拓文化交流、研学、文创、活化利用的区域文化产业优势,对促进本地文旅产业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华动画文化促进会郑绪涛会长讲话 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是2022年成立,是我国一家融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社会推广、科学创新为一体的国家社会团体机构。碑拓文化工作委员多年坚持以系统性研究、创新性传承为核心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22年,委员会支持创建了房山龙门碑拓馆,当时数十幅展品来自李忠信先生的个人捐赠。“龙门碑拓馆”是北京首家较具规模的碑拓文化展览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是一位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2024年底在北京展览馆,有一百多个国家代表团参展的“国际非遗文化博览会”上,碑拓委员会大量珍贵碑拓展品赢得了国际友人和文化界的高度好评和赞誉。 今天在房山区举办的全国碑拓文化巡展北京房山首展意义深远,这不仅是北京、也是全国第一次拓片文化巡回展览。我们将继续支持组委会的全国巡展工作,也支持碑拓委员会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苏震宇代表房山区政府讲话 本次展览,它让我们跨越时空,直面古代书法家与匠人的神韵与匠心,欣赏到一种不同于原石的、独特的金石趣味之美,这是任何现代印刷技术都无法替代的艺术享受,其无与伦比的艺术欣赏价值与历久弥新的收藏价值,令人忘怀……
房山是历史文化大区,“人之源”“ 城之源”“都之源”享誉中外, 琉璃河商周遗址、辽金文明、云居寺万件石经等内涵博大精深,古碑、石刻资源丰富,挖掘房山历史文化富矿,打造房山历史文化名片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全国碑拓文化巡展始于房山,惠及全国,房山首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祝愿展览活动组委会将碑拓文化的种子洒向全国,洒向世界,最终结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果实。 时值国庆76周年,我们在此以践行文化发展的方式祝贺祖国的生日,情深义重。我们相信,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指导下,房山区的文化发展必将迎来崭新的面貌!中国名胜文化图录编委会总编、房山区原史志办主任刘文江先生讲话 感谢活动组织者们为我们呈现了这些精美的拓片,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平台,迈出了建立房山碑拓文化大数据的重要一步,开启了挖掘活化房山文化的新路径。挖掘房山区优秀的历史文化,丰富房山区文旅融合发展内涵,让千年文物活起来,让文旅融合发展亮起来,尤为迫切。
作为房山区的退休老干部,我们非常关心和支持房山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我们非常感谢此次活动的组织者,通过“铭刻文脉”北京市房山区碑拓文化展览,以碑拓文化为窗口,搭建了房山区历史文化的展示平台,拓宽了房山历史文化活化发展的视野。
房山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弘扬房山历史文化,需要国家级文化平台支持。中国地名学会推进的《中国名胜文化图录》是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项具体举措。《中国名胜文化图录》北京房山卷的编辑正在运筹,这对推动房山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刘增会副会长讲话 ……我们在此探讨碑拓文化融入时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其文化价值。我认为,碑拓文化是文旅融合的绝佳载体。一幅精美的拓片,可以成为一条旅游线路的起点,引领人们探寻深山古寺、摩崖石刻,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寻根之旅。它将静态的文物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体验的文化产品,为旅游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社会实践与研学教育层面,石刻文化碑廊碑拓,更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学生们亲手体验上纸、捶拓、上墨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场生动的文史课、美学课和社会实践课。在一捶一拓之间,得以触摸历史的纹理,感悟工匠精神,从而建立起与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深刻的情感连接。 此外,文创开发为拓片文化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去尝试将古老的拓片元素,与现代设计、实用功能相结合,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让金石文化“走进生活”,让高雅的艺术迈进千家万户,实现文化价值的有效转化,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全国碑拓文化巡回展览”负责人、中国地名学会名胜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动画促进会碑拓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忠信最后总结讲话 碑拓文化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历史、艺术、民俗等研究价值,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拓片不只是一张纸,她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的瑰宝。组委会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开展巡展工作,历时数年,这是国内一次空前的碑拓文化巡礼活动。
全国碑拓文化展览为什么从北京房山起步,房山区作为北京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坐拥辽金遗址,古碑林及石刻资源冠绝全国,云居寺万件石经及各古村落碑刻遗迹。可以说:房山的历史就是北京的历史,北京的历史就是房山的历史。些这是首都的历史,是世界的宝藏,这也是北京房山首展的意义所在。 ……
今天让我们循着拓片的凹痕,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碑石诉说的千年故事,共同守护这份凝结在拓印中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脉在金石永固中绵延流长…房山区政府领导及文化旅游单位负责人参加开幕仪式并观看展览
作为全国巡展的第一站,北京房山区以深厚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为这场覆盖全国的文化传承之旅奠定坚实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刘增会、郭凯、李柠、王凤煜、杨琳琳、刘永怡、赵昶暄、王继昌、王震、栢荷、张天云、宋金城、白心、李春英、闻娜、苏洪国、郭征宇、贺健慧、张凤、王朝赫、圆淑、陆羽、李世杰、马一刀、肖爱华、袁林荣、张东平、邵荃、赖鸿禧、张霓、李俊甫、赵红、李笑潇、吴爱玲、孙煜程、陈景京、胡艺凡、段丕文、陈美红、赵浠君、张盼、王贵琳、李红海。参展部分作品欣赏
本次展览活动共展出古今拓片精品130余幅,贯穿秦汉古风、唐宋名帖、明清画拓,以及圣贤伟人的手迹,其水平之精、品类之多,在国内碑拓文化界实属罕见,也是北京市首次大型拓片文化展览。